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 參訪程紹正韜與真工建築設計工作室


在接觸78-2活動規劃後,對它的空間設計上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開始接觸程紹正韜這位知名建築設計師,這次能去參觀他的設計工作室感到很興奮。
●●
程紹正韜 1963年生於台中,大學學的是美術系,卻對建築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投入心血所以擁有了國內外無數的建築'獎項,現在為真工建築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也在許多學校授課。他是一位能夠設計出有內涵作品的人,並非為了設計而設計;他的建築作品是建構在他的思緒裡,可以說是能捻筆揮圖的天才設計師。


這是一間很寬敞的工作室,所有的擺設都以大為主,平放的大桌子能完整的攤平建築設計稿,並且整齊的排列,加上屋頂與玻璃門的良好採光,是一個沒有壓迫感但又嚴謹的工作室。


工作室內仍有幾處角落營造放鬆的氣氛,讓繁忙的工作之餘能整理一下思緒。


「建言當下就反應,說服方法看著辦。」這兩段字很明顯的貼在牆壁上,程紹正韜希望現在的年輕人有話直說,我想團隊的溝通是不可少的,但是如何讓意見成為好意見就看你夠不夠說服別人了吧。
●●

「千萬別當匠,要就當師。」程紹正韜說電腦只是一種工具,如果你只用電腦在做設計,那你就是匠了,我們要看見的是別人所呈現不出來,也偷不走了那些,所以做設計是心手眼合一,自然那麼創作品就不會被質疑了。
●●


解說著建築模型,還有他為自己設計的家,不管是工作室或家採光都是他最重要的一點。




整間工作室隨處都可見素材。
●●

這個也算素材嗎?


大家正在看著他翻閱公司所整理的客戶資料、完成過的case、現在正進行中的case紀錄等等。

程紹正韜的辦公桌,大多是文房四寶,還有華麗的燈罩。
●●

這種書架真的滿棒的。


在後方有間小型的會議室,另外一區有沙發,這裡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自己喝點小酒,營火取暖,這碳缸還能燒開水喔。

最後我們在這裡看了一些他完成過的案子,一起分享心得。

在他所介紹的案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是宜蘭徐宅的建築,就是由程紹正韜所設計,程紹正韜在設計之前,必定會詳細考察建地周圍環境,找尋設計的動機靈感。徐宅是台灣著名的水草大王,建地上原本是養殖水草的池塘,程紹選擇直接將住宅架高其上,保留四周原有的水塘,此一設計不但使得住宅本身呼應主人引以為傲的家業,也天衣無縫地銜接起四周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大片落地窗引進明亮的光線,讓人只要坐在屋內就可以把外面的山光水色一覽無遺。


外露的樓梯可以打破格局上的呆板,也可以增加採光。
●●
●● 在台中市除了78-2還有很多程紹正韜的建築設計作品,一個設計感十足空間一定能產生好的氛圍,程紹期許我們青春無敵,用我們現有天馬行空的構想,去完成自己的設計,別當工匠,而是成為師級的人。
●●
●●
●●
更詳細的介紹程紹正韜:
室內雜誌Interior 2008/ 6月號 第180期
真工設計研究室 Z-WORK Design Associate介紹
室內雜誌Interior 2008/ 9月號 第183期
Thai Work 私房泰/程紹正韜 Design
室內雜誌Interior 網站: http://www.interior-mj.com.tw/
●●
●●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讀後心得


華特‧班雅明 /著
許綺玲 /譯
台灣攝影工作室 出版1999年1月 (初版二刷)


●●在影像閱讀開出的書單中,我將這本書翻閱了好幾遍,這是一本出版十年的小書,是收集了關於華特‧班雅明攝影世界的兩篇文章,分別是《攝影小史》與《機器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靈光」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剛開始閱讀時十分不解這兩個字的意思,後來看見班雅明為「靈光」定義,才好像體會了那麼一點,華特‧班雅明說:「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雖遠,仍如近在眼前。靜歇在夏日正午,延個地平線那方山的弧線,或順著投影在觀者身上的一節樹枝,這就是在呼吸那遠山、那樹枝的『靈光』」。
●●這種講究「靈光」的藝術確實掌握了攝影最初期的美學觀,早期攝影之所以具極大價值,主要的原因是被攝者曝光的時間很長,當時的感光物質需要常時間的曝光,才能抓住光影,班雅明也引出歐立柯 (Orlik) 談早期相片的話,「能產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響力,主要的原因是被攝者曝光的時間很長,久久靜止不動而凝聚出綜合的表情。」,因此,拍攝者與被攝者都需有十足的耐心完成一張照片,更要有著嚴肅的態度,人們對影像存著敬意,在光的限制下,被攝者更顯專注,好讓自己的影像走入攝影機,走入永恆。
●●班雅明告訴我們,攝影這種留住瞬間光影的技術,遠溯自達文西以來就知道怎麼去做,初發明時,攝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新奇玩意,或者是人像畫的輔助工具,那時的攝影,自然還不被承認是一門藝術。直到十九世紀初期,才發展出較方便複製的手法,卻也使攝影技術得以快速發展。 攝影技術快速普及,隨曝光時間縮短,曝光度清晰度的提昇,被拍攝物強烈明確的衝擊觀看者的雙眼,「靈光」漸漸的也就被攝影師摒除了。「靈光」消逝後,相片中曖昧模糊的特質不再存在,加上底片修飾法漸漸普及後,品味也就急速降低,尤其是攝影沙龍開始學會添加虛假的背景與物品,讓被攝者喬裝在某種情境或角色裡,大大破壞了相片的價值,這就是使得班雅明對於靈光的消逝感到懼怕最大的原因吧。
●●數位時代的來臨,的確會使人們掉進科技發達的迷思裡,影像的氾濫,只要有修繪圖軟體,複製自己已經不足為奇,班雅明擔心的靈光的消逝,我想其實等於擔心人的價值消逝。廣告就是這樣,目的是為了促銷商品而非真正感動人,能夠促進商業行為交換的運作下,利潤成了前提。可能因為時代的導向,這是個需要包裝的社會,但班雅明的靈光倒是給了我啟示,複製時代的來臨,不禁讓我思考萬一有一天複製人出現在我眼前,那時該怎麼辦?

●●
●●
●●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觀後心得


類型:紀錄片
片長:1小時25分
導演:澤娜布里斯基(Zana Briski)、羅斯考夫曼(Ross Kauffman)




●●這部紀錄片獲得了2005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紀錄片,訴說著女攝影師澤娜布里斯基從紐約前往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內的生活,她在紅燈區待了數年,從日常生活當中去接觸,慢慢地取得當地人的信任,開始拍攝他們的作息,主角不是命運坎坷的妓女,而是她們的孩子,這些小孩面對貧窮、虐待和絕望,幾乎都無法避免步上父母親的後塵,也難以改變生活環境。
●●翻譯成中文那麼浪漫的片名,我完全無法跟紀錄片聯想,原名Born Into Brothels: Calcutta's Red Light Kids(出生於加爾各達紅燈區的小孩)才一語點出了整部片的重點。劇中紅燈區裡的孩子們,起先好奇地跟著女攝影師,看她拍照,看她組裝底片,看她相機的閃光燈在咔嚓聲中錯落地閃爍,她發現,相機對當地小朋友是稀有珍品,他們渴望也能拍照,那何妨不讓他們開始拍照呢?於是她提供相機給他們拍照,每隔一段時間,就為這幾位小小攝影師上課,並教導他們如何拍出不一樣的效果,果真,小孩子的視野和大人非常不同,這群孩子拍的照片不僅展現過人觀察力與天份,更反映出一種偉大、激勵人心、撼動社會的真實層面,隨著這群孩子拍出傑出的攝影作品,以及建立了濃厚的感情,女攝影師澤娜希望能幫助他們,因此安排世界巡迴展覽募款及申請學校,只可惜,少數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孩子還是無法完全脫離他們生長的環境。
●●結束了這部片子的觀賞後,會讓我想到最近也才看的《快樂頌行不行?》,一樣有著讓人輕鬆甚至時而爆笑的對白,可是都在結局上感到惋惜。從一開始的攝影紀錄關係到後來大家努力的想幫助他們脫離紅燈區,費盡千辛萬苦弄齊了所有資料,像是出生證明、配給證明、甚至帶他們去健檢等,眼看這些孩子就可以進入學校讀書,但影片的收尾,卻用文字標示每個孩子後來的發展,最終只有阿吉還繼續留在學校裡上課。我想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是幸運的,就算那些紅燈區的孩子有再棒的藝術天份,也想靠著教育往上爬來擺脫原本的生活,但無奈生長的環境惡劣,是不容抹滅的事實,有的小女孩曾祖母、祖母、母親都是娼妓, 接客似乎變成家族職業,她的未來真的會令人鼻酸。
●●我們可能不知道加爾各答在哪裡,但是,一定明白紅燈區;我們可能不知道在以色列國家的生活,但是,一定知道戰爭的可怕,這兩部紀錄片都深入了世界的角落,去點出那些戰爭、貧苦中的人過得是怎樣的生活,有著無奈與太多現實要克服,我深深的受感動與得到了啟發,也想盡一份力量,但是盡力像是那麼遙不可及,何況也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我想只能感到幸福,至少我生長的地方沒有這些迫害。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不管攝影師、導演或孩子都不願放棄補捉攝影藝術的美,為理想目標而前進,去創造可以被人所驚豔的藝術產物,何況是生長在安穩環境中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努力呢。


影片中的攝影作品:

‧阿吉




‧右邊為女攝影師澤娜布里斯基(Zana Briski)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 78-2活動企劃視覺設計







◎ 欣賞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家


展期:2008/11/01~2009/02/08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一樓(水牛廳、A1、B1、C1-C4、E場及美術街)

●●除了紀錄片外,國美館還展出了《家─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這場「家」的藝術展覽,重點式的點出從日治時期到現在的台灣,隨著現代藝術萌芽,藝術家作品中對「家」的想像與表現涵蓋多元,包括有婆媳互動、原住民的家、住在違章建築的老榮民及街友,以及新移民家庭等等…,不僅是主題上豐富,也透過不同形式,呈現「家」的創作。
●●台灣社會基本上是以原住民、漢族及移民而來的住民為主,所以在文化的淵源與傳統上,是集體的民族心理,還有著濃厚的「家族情結」。不但如此,台灣作為一個移民社會,自二十世紀以來,無論從外移民來此,或是由此移民出外,「家」的離散與建立,對台灣普遍所有的人們而言,具有豐富或甚至複雜的人文意義。
●●隨著家庭結構的快速變遷,關於家族的概念也逐漸消失不見,現代人對於「家」的記憶,早已經流失,面對這些變遷的歲月,我們對「家」有了不同的體會。在過往中,「家」代表著一種人倫秩序,也就是社會階層基本的組成份子之一,而這個展覽表現出的是透過藝術或感性的形式呈現關於「家」的風貌,同時也反映了台灣社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與精神,透過對於「家」的探討,讓我們能回溯過去,正視當下,迎向未來,「家」始終是一個開放的議題。
●●在近120件的作品中,我對江思賢(CHIANG Shih-Shien)的家非家和洪東祿(HUNG Tung-Lu)的Spin以及吳達坤(WU Dar-Kuen)的家族回憶照相簿計劃印象最深刻。
●●
1. 江思賢CHIANG Shih-Shien
家非家
2002
攝影 51x61cmx18pieces

●●他拍了許多街友的照片,以黑白色調表現,更顯著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邊緣角落,他們席地而睡,找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只要可以遮風擋雨之處,那裡就是他短暫的家。或許人生際遇大不相同,但家對一般人而言是基本的,不管家庭幸不幸福,總會有個家。但對於這些街友而言,有的人是親人都不在了,也就無家可歸;有的是有家歸不得,家變成思念、夢想或憎恨的代名詞。
●●這些街友大家都曾見過,通常都對他們感到嫌棄,甚至能閃就閃,江思賢從反面切入「家」的涵義,提供「家不是家」的圖像,使人深思什麼才是「家」;家是擁有人認為最平凡的地方,卻對每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這些街友能有個足以蔽身安頓的所在,應該也不願意四處為「家」。
●●
2. 洪東祿Hung Tung-Lu
Spin
2007-2008
3D動畫 10’00”loop
●●「我在呈現所有相,目前呈現的都是虛擬相。」這是洪東祿對自己作品的介紹,從某種層度來看,洪東祿的作品確實讓人難以理解。進入觀賞他的作品需要3D的眼鏡輔助,視覺上以不停在你面前旋轉的球表現,而身旁擺上可愛的玩具形象招來觀賞者的目光,配上炫亮艷麗的色彩,好像身處在無重力的空間裡,起初覺得興奮特別,但卻又給觀者留下無限困惑。這就好像在慫恿人們接近他的作品,卻在人們靠近後,拒絕讓他們進一步認識,所以他的作品看似親切,卻又讓人感覺疏離。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我們很少能見到真正屬於「made in Taiwan」的形象,「春麗」雖然是中國女娃的模樣,但她與「無敵鐵金剛」、「鹹蛋超人」一樣,通通是屬於國外的卡通角色,至於背景的創作,包括天安門廣場、萬里長城等等,沒有一個來自台灣,我猜就他認為的家,應該是大環境的台灣社會,台灣這大家庭充滿混合體的特質。
●●數位時代的降臨,也帶動了虛擬實境的科技發展,也許洪東祿就是對於「社會家庭」這一個大環境浮動而有焦慮不安感,所以選擇以創作虛擬空間作為回應。

以往作品介紹:


水晶宮(自在-1)/3D立體照片、燈箱/160x120cm/ 2004

天人三/ FRP/ H50cm /W35cm/ 2004
●●
3. 吳達坤WU Dar-Kuen
家族回憶照相簿計劃
2007-2008
攝影 120x120cmx2piecesX6

●●這是一件吸引我目光的作品,拍攝兩張一組的家庭生活攝影,第一張照片中沒有家庭主角,讓觀賞者去想像生活在這空間的成員是怎樣的人口、職業,甚至透過擺設及色彩去體會家庭中表達的氛圍,而第二張的攝影則巧妙的開了一個玩笑,讓家族成員搬到家中的情景,成員做出生活中的動作,拿出家裡的玩具,像一張和樂的全家福照,因為是先體會第一張再體會第二張,時間在這裡倒敘,也刻意有對比來產生趣味性。
●●透過兩張照片的對照來觀看家庭脈絡,每一個家庭都是獨特、不能夠覆製的,不同家庭的參與,也可以讓觀看者用不同的形容詞來形容這空間中「家」的感覺。人是無法停止改變時間的流逝及場景的變遷,但透過「家族回憶照相簿」卻能保存當時的生活,成為這些家庭的回憶。
●●
●●

國立台灣美術館http://www.tmoa.gov.tw/
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交流平台
●●
●●

○ 文化創新品牌開始─心得感想

壹、演講介紹

演講題目: 文化創新品牌開始
演講時間: 11/11(二) 17:20~20:20
演講者: 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盈發

貳、演講大綱

一、 演講者背景
●●主講者王盈發一開始先介紹了自己與公司,他是本校的傑出校友,原先是畢業於應用日語系,現在則是系上在職專班的學長。他從事商業設計資歷已經 20 年以上,現任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公司總經理,公司成立於1988年,初期以平面設計為主,逐漸發展成為具整合規劃能力的公司,累積多年設計企劃經驗,作品得過多項獎項,並受邀至國外各地參展。公司在他帶領下,知名案例不少,有花蓮七星柴魚博物館品牌塑造、小林煎餅品牌形象重塑、老楊方塊酥等,多是國內傳統產業品牌轉型的重要推手,運用品牌定位和行銷策略推廣品牌形象。他也曾任台中市廣告協會理事長,在繁忙於設計事業之餘,也擔任品牌設計講師、競賽評審,促進設計產業更蓬勃發展。

二、 內容概述
●●演講者點出在身為一為設計者前,其實應該先認識自己,是否是一位設計熱情的傳播者,不論從個性、興趣或生活習慣上去找出與創意相關的人格特質。首先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堅持的毅力及相信你的團隊,設計師比誰都應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坦然地面對成就及挫折與失敗,並讓心境受到轉換,別拿完美當作藉口,即使因為時間的因素無法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也要先將進度展現在客戶面前,並去溝通與改進,視失敗為寶貴經驗積極總結,另外對客戶多次反覆拜訪也是達成目標的手段之一,能在每次訪談中不斷得知客戶的真實需求,然後針對有目地的接待再訪,一定能減輕對方的排斥心理,最後,使團隊認同於一個共同目標,而為了達成此目標,大家貢獻自己的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產生信任的心態,愈挫愈勇地向目標品質挑戰才是一個優秀設計團隊應具備的。
●●再者,智力與圓滑態度也是重要的,尤其是在與客戶交談時,智力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是成功的關鍵,當與客戶產生相反意見時,提案就會像是辯論會一樣,這時不止要當一位辯論家,也要是能推心置腹探求出客戶需求的角色,先對客戶的每項疑問作出快速反應回覆,再以恰當的應對讓對方瞭解我們的觀點,告訴客戶我們瞭解他的需求,並希望能夠給予滿足,所以圓滑的態度是必須的,不過絕不是沒有原則的提倡一味順從客戶,而是基於對客戶瞭解,尊重的基礎上顧全大局的處事方法,把尊重當成基礎,真實誠懇而非虛偽的。
最後還要有對曖昧不明的容忍與對新經驗的開放態度,在供大於求的市場狀況下,設計師常常面臨客戶或案子左右徘徊的局面。對客戶而言,若要接受一家新的公司,就會要求設計師能夠從各方面配合並發揮專長或是展現出公司市場知名度;對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讓客戶樂於接受產生信任,因此處於曖昧不明的時刻應該更沉穩的取得優勢。優秀的設計師還應具備描述公司前景的能力,富於豐富的想像力去接受多方的訊息,吸收與消化後貫通運用,也傳遞新訊息給客戶促進交易的成功,最好讓雙方之間不僅只是一個個案的交易關係,這樣才能使客戶樂於為你做活廣告,帶來更多的客源。當然設計師大部份可能也有些缺點,像是個人主義強烈、冒險傾向重、精神病質等,這些或多或少都不能完全消失,但如果能運用得宜,或許能夠化為助力。
●●聽完他介紹那麼多認識自己的要點後,就如同是剖析一個品牌一般。品牌的名氣是需要建立的,先把自己本身當作一個品牌來推廣,用說故事的形式來思考(story telling) ,於是你善發出來的自信或特質就是你吸引人的地方。從小林煎餅、蘋果電腦到迪士尼卡通角色,可以發現許多知名的品牌或人物,都是以傳奇故事來溝通品牌價值觀,也就是用故事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這些成功的案例相同擅長以故事來提高內部士氣,建立外界的認知,也擅長以故事來啟發人們的企圖心,引起購買的慾望。當然,很多品牌都會有專屬於自己被人所記憶的那一部份,像NIKE的Just do it就是一個響亮的品牌slogan,又好比聽見警笛聲就知道警車或救護車的到來,看到制服就知道是學生等等,以上提到的這些不論是視覺上的、聽覺上的、甚至嗅覺上的,都是品牌故事中的一個信念,王盈發強調:「信念支持品牌,幫助尋找信徒。」
●●現今科技不斷的進步,產品推陳出新,品牌的維繫確實不易,隨時以信念抓緊消費者才能不斷延續。王盈發成功的創新小林煎餅這個名特產,接下來他用許多例子來談談如何文化創新品牌。一個新構想加上行動,才能實際產生創新,小林煎餅是四、五年級生都十分熟悉的品牌,深受人文因素、技藝傳承所影響下,老字號不敵現代通路革命,強勢的大賣場、便利店通路發展,吃掉了小林煎餅大部份的利潤,於是小林煎餅決定自己經營通路,轉移目標市場,利用品牌價值開發新的市場,找來廣告公司設計店舖意象以廟宇圖騰為主,結合年輕化、復古風與地方文化,使老品牌的傳奇故事,讓消費者心儀產生好感,同時也創新產品包裝,改變煎餅形狀、口味,利用巧思讓老產品新風貌呈現,新包裝新市場的例子還有川貝琵琶膏,也是改良成喉糖的形式後大賣,發展相關新產品拓展市場也是重要的,蘋果一直擁有正面的品牌形象,但是在個人電腦市場,總是缺少那麼一點什麼,後來蘋果大量投資在MP3,才打開年輕人市場,使蘋果品牌再次發光發亮。除了以上提到部份創新品牌的方法,還有利用當紅明星延續知名度,像SK2從劉嘉玲開發始彩用當紅演藝人員,延續品牌壽命,以及現在慣用的置入性行銷,讓產品搭上連續劇或電影的便車,以台詞或反覆性的出現增加消費者的記憶,也可尋找策略夥伴強化品牌,和知名品牌進行策略聯盟,強化彼此的品牌活力,以吸引客源。
●●最後以美可特品牌企劃公司的網站,展示成功的案例,更清楚的了解何謂品牌創新,競爭推動創新,為消費者謀取真正利益,只有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受益受惠,才能真正地去建立一個卓越的、創新的企業品牌,讓品牌樹立在人們的心中。

參、相關理論文獻

一、品牌先驅施振榮
●●品牌概念近年來不斷被重視,擁有30年以上自創品牌實務經驗,並且能持續發展的人稱「品牌先生」施振榮強調,創新是品牌之母,品牌則是創新的燈塔,創新要聚焦,不能分散,必須具新創意、可行性與新價值,只要弄清楚發展品牌的條件,確保微笑曲線同時並進,誰都能讓品牌起死回升。施振榮指出很多人認為做品牌要花大錢,那是因為把創新品牌侷限在廣告、創意的角度,只從4P來思考品牌,以為花錢就能把品牌做起來,不但是個誤導,也是一種迷思,甚至我們也能看見不少失敗的例子。事實上,組織內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事,其實都與品牌有關,每個人都是「品牌的螺絲釘」,從CEO到總機,從設計、生產到行銷,環環相扣,其中任何一個人不盡責任,就會影響品牌,傷害品牌。品牌管理必須要全體總動員,每個人都對品牌有責任,品牌關係到每一個人該做什麼,以及不該做什麼,每個人都要很清楚,都要有明確的意識。品牌是全員的責任,只是組織中必須有人負責整合,針對市場的需求,不斷地透過創新的方法來傳遞品牌訊息及品牌精神,再者加入文化,文化是問題、是行為,文化也就是價值觀,文化是所有行為背後最基本的東西。

二、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Smile Curve)是1992年時,當時的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在《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一書中所提出的企業競爭戰略。微笑曲線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為技術、專利,中段為組裝、製造,右段為品牌、服務,而曲線代表的是獲利,微笑曲線在中段位置為獲利低位,而在左右兩段位置則為獲利高位,如此整個曲線看起來像是個微笑符號。微笑曲線的含意即是:要增加企業的盈利,絕不是持續在組裝、製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邁進。

三、 成功品牌的定義
●●美國ZIBA設計公司董事長梭羅‧凡史傑指出,當前產業已經進步到「經驗」創新的時代,會說故事的品牌,才能創造出偉大且別具意義的經驗。「在全球化的年代,做出好品質、功能齊全的產品只是基本功 ,一個品牌之所以能夠屹立不搖,就在於這個品牌會不會說故事」,這是美國ZIBA設計公司董事長梭羅‧凡史傑(Sohrab Vossoughi)對成功品牌的定義。 凡史傑曾經成功協助美國聯邦快遞(FedEx)重塑品牌形象,他指出,當前產業已由科技創造、產品創新,進展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境界—「經驗」的創新,也就是能不能給消費者說某種「故事」或製造一種「迷思」。那究竟,如何打造一家公司的品牌?凡史傑指出:「最重要是挖掘出企業品牌的DNA」,經由設計做出生命力來,為消費者創造出難忘的感覺經驗。 以ZIBA為FedEx進行形象重整計畫為例 ,FedEx花了近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找凡史傑和他的團隊花了四年加以改造。凡史傑到FedEx店裡實際看過之後,發現它的品牌和企業形象嚴重脫節,雜亂無章的店面,隨便棄置的包裹,服務員疲憊的眼神,和它要傳達的「速度」和「活力」簡直大相逕庭,於是,他帶著八位核心團員(除了工業設計家外,另包括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以及二位人類學家),透過兩年的評估,兩年的裝修改造,成功的將 FedEx從二度空間的平面品牌(指logo)改頭換面成為三度空間的全方位品牌。

肆、想法與總結

●●想想我們每天都可能被強迫的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生活在改變,新奇產品也不斷的推陳出新,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品味不斷變化,因此淘汰變得很頻繁。
●●從這樣充實的演講中受益良多,將演講者的資料與市場上的案例統整,可發現品牌老化的原因有三大種,第一,品牌可能是故步自封、一成不變,沒有創新意識,就可能會使品牌忠誠者產生動搖,失去許多基層消費者,如果品牌再長時間不與消費者溝通,沒有傳播新的信息,帶來新鮮感,那麼消費者也很快就會將這個品牌淡忘;第二,品牌老化也可能是由於缺乏有效的傳播方式,不論誰長期暴露在相同信息內容之下,一定都會麻痺,甚至產生煩膩心理,最終會被其他品牌所吸引;第三、有的企業不注重品牌內涵的故事,把品牌競爭僅當成品牌名稱與商標的競爭,而沒有挖掘品牌的真正內涵,不知如何滿足目標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提出那麼多品牌創新的必要,讓我更清楚品牌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或許短期內提高品牌知名度可能不是件難事,可是如何長期維護品牌,不斷提高品牌價值才是一項難題,企業如果對品牌老化的問題不加以重視,那麼先前對培育品牌的心血就會失去價值了。
●●把這場演講中的要點與相關的資料吸收後,我想另外一點,既然文化創新品牌是構成知名品牌的重要前提,那麼加強對品牌的保護,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希望企業除了要創新品牌外,還要積極的保護品牌,更可通過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家品牌的權益,才是當今品牌創新的核心內容。

伍、文獻參考
1111人力銀行名人小傳 http://project.1111.com.tw/zone/personage/biography_content.asp?sno=18
維基百科微笑曲線 http://zh.wikipedia.org/wiki/微笑曲線
●●
●●
●●